當您準備辦理房屋贈與、產權轉移或名下財務重整時,房貸結構往往是最關鍵的一環。特別是在央行持續升息後,台灣房貸平均利率已逼近 2.3%~2.5%,同時市場又出現交屋潮、囤房稅 2.0 上路的雙重壓力,如何在贈與前的「整合時機」優化貸款條件、降低月付壓力並保留資金彈性,已經成為許多屋主與家族資產傳承的重要課題。
以下整理三大實務問題,幫助您在 2025 年房市環境下做出最適策略:
一、將信貸與裝潢貸款結清,再把房貸延長至 30 年,能否降低壓力?
這是目前最常見也最務實的整合方式。信貸與裝潢貸款利率通常落在 6%~8%,比房貸高出好幾倍,加上期數短、月繳壓力大,若能提前結清,再將房貸拉長至最長 30 年,確實能大幅降低每月繳款金額,改善現金流。
不過,必須注意兩個重點:
-
利息總成本試算:月付雖然下降,但整體利息可能增加,建議先請銀行模擬不同年限與金額,確認「減壓不增息」。
-
預留緊急金:至少準備 6~12 個月生活備用金,避免整合後資金全數卡死,日後遇到房市變動或家庭支出時反而陷入困境。
二、房貸重組時,一定要把所有信貸一次清掉嗎?
不必然要一次清零。部分銀行在 2025 年的核貸政策中,對於「穩定型貸款」仍有彈性,例如政府青年安居方案、學貸或保證品信貸。只要整體負債比與月付金不超過收入門檻(DSR 40%~50%),仍有可能成功核貸。
與其把資金一次用光,不如保留合理的彈性,因為一旦資金池見底,未來若遇到交屋潮帶來的突發支出,或囤房稅 2.0 課徵造成的持有壓力,將缺乏調整空間。
三、聯徵有差額註記或信用卡循環,會不會影響房貸轉贈?
會,而且影響相當明顯。根據金管會 2025 年最新的「房貸審核強化措施」,銀行在辦理贈與貸款或重組貸款時,會逐筆檢查聯徵紀錄,包含:
-
差額註記是否尚未處理
-
信用卡循環使用率
-
是否有債務協商紀錄
通常差額註記需清償後等待 3 個月才會消除。若紀錄未改善,即使房屋條件再好,也可能影響貸款成數,甚至直接被拒件。建議在規劃房產轉贈前,至少提前半年整理好信用紀錄,避免在過戶關鍵時刻受阻。
知識傳媒觀點:
房貸轉贈不僅是產權的移轉,更是一場「資金與風險控管」的整合戰。2025 年的房市,面對高利率、交屋潮與囤房稅新制,屋主若想真正做到「減壓不失控」,就必須同步規劃:
-
信貸整理:先還高利貸款,降低壓力源頭。
-
貸款重組:拉長房貸年限,分散現金流。
-
信用規劃:提前清除不良紀錄,避免核貸受阻。
選對時機、保留緩衝、避免資金用盡,才是當下最務實的轉贈心法。
知識家專業團隊已協助數千名屋主、借款人順利解決難題,現在也能幫你。
LINE 諮詢 【點我】https://lin.ee/AwvWTq1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