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訂於2027年5月31日落日的《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》(簡稱《危老條例》),近期傳出內政部將研擬修法延續適用期間。面對政策可能「再續命」,業界憂心此舉恐讓屋主延遲改建意願,導致重建效率逐漸惡化。
觀察台灣房地產市場可發現,雙北等核心都會區長年「看跌不跌」,除了鄰近重大建設產生的資本化效益外,政府長期提供的「汰舊換新」補助與容積獎勵政策,也助長了老屋價格不跌反漲的現象。
類似現象也出現在「房屋租金補貼」政策。原本僅為階段性措施的租屋補貼,在補助額度與涵蓋範圍逐年擴大後,讓部分租屋族產生「每年都有補助、越晚申請越划算」的期待,政策初衷逐漸模糊,反而影響租屋市場正常運作。
類似的現象也出現在《危老條例》。該法提供的是超值容積獎勵,而非現金補助,不僅小基地、個體戶可適用,更因門檻較低、效益高,成為屋主延後決策、等待更優惠政策的主要誘因,導致實際改建進度遲緩。
此外,許多屋主預期未來仍有政策延長或加碼,便傾向「觀望而非行動」,使原先設計為「短期刺激」的條例逐漸變質。原應加速都市更新,卻可能因誘因過度而拖累整體重建節奏。
值得關注的是,危老條例適用對象多為基地狹小的老屋,重建後經常出現「火柴盒」或「紙片屋」建築,與城市美學背道而馳。專家指出,與其不斷延長危老條例的生命週期,不如將更新重任交回《都市更新條例》,回歸整體規劃與公平機制,才是城市永續發展的根本之道。
🔍 知識傳媒觀察:《危老條例》本意為加速老屋重建,但若一再延長適用期限,恐成為屋主「坐等更好政策」的藉口。若都市更新淪為政策賭局,不僅延誤居住安全改善,也將阻礙城市整體規劃腳步。政府應明訂落日機制,讓市場回歸理性與規劃導向,才能真正落實城市翻新目標。
知識家專業團隊已協助數千名屋主、借款人順利解決難題,現在也能幫你。
LINE 諮詢 【點我】https://lin.ee/AwvWTq1